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有多长

来源:邵阳网整理 2022/3/24 0:00:00 35 人看过
一般是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如果有重大误解的,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如果当事人被胁迫的,是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有多长的问题,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有多长

1、一般是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2、如果有重大误解的,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

3、如果当事人被胁迫的,是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4、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四)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二、合同撤销权诉讼时效怎么算

1、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请求权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无需事事由法律特别规定,只需符合法院受案范围的请求权,均可援用诉讼时效。除斥期间需由法律明确规定,法律未做特别规定的,当事人不能援用除斥期间。

3、诉讼时效有中止、中断、延长的制度,除斥期间则无,是固定不变的,故除斥期间又有不变期间之称。

4、诉讼时效届满,消灭的是胜诉权,当事人的请求权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被请求权人产生时效届满的抗辩权,可以据此对抗请求权人的请求。除斥期间届满,当事人消灭的是实体权利,该权利丧失,不能再行使。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多久"的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只要满足合同撤销的情形,那么是可以撤销的,行使期限一般为一年。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延伸阅读:
对不正当竞争怎么处罚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起诉状
交通事故车损没有鉴定可否获赔
特邀律师:
游先亮律师

   游先亮,免费咨询18676590250,湖南志涛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游先亮律师始终坚持用良心办案,是一位实干派、专业型律师,深得当事人好评。如您选择信任, 游先亮律师一定会用优质服务回馈您,竭尽全力,不辜负您的信任。

   游律师执业以来一直专注于刑事、行政、合同案件的代理,擅长代理各类疑难复杂案件,曾多次远出外省为当事人解决问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坚决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目标。

   


  • 合同解除具体有哪些行使条件

    合同解除具体有哪些行使条件

    2022-03-3141人看过

    合同解除具体有哪些行使条件: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一方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3、或者一方迟延履行、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条件。关于合同解除具体有哪些行使条件的问题,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合同解除后果是什么

    合同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2-03-1828人看过

    ?合同解除后果包括:合同双方全部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得益的一方折价补偿不能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财产;合同双方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关于合同解除后果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委托人可否随意解除委托合同

    委托人可否随意解除委托合同

    2022-03-1828人看过

    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关于委托人可否随意解除委托合同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 合同签了加盟费交了还可以退吗

    合同签了加盟费交了还可以退吗

    2022-01-0210人看过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签订加盟合同,缴纳加盟费后,在一定的情形下,可以退还加盟费。例如,签订的加盟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合同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加盟合同等。关于合同签了加盟费交了还可否退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 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哪些

    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哪些

    2022-05-0715人看过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关于的问题,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