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没有区别

来源:邵阳网整理 2022/1/4 0:00:00 13 人看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因为各种情况签订各种合同,合同里的内容将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稍有不慎或造成损失,引发纠纷。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讲讲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一起来了解下吧。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没有区别合同欺诈不同于合同纠纷。合同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没有区别

合同欺诈不同于合同纠纷。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合同民事欺诈有四大特点

一、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

二、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

三、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四、目前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条款,即通过履行一定的合同义务,从被欺诈方获得不法利益。

合同欺诈也是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但不同于合同纠纷。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行为人有没有骗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财产的目的,客观上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有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是惟一的标准。

区别一: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根本没履行合同的意愿,签订合同只是为了达到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就是合同欺诈行为。如果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或主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履行能力,虽经过努力仍不见成效的,则按合同纠纷处理。

区别二:合同签订时和合同签订后行为人具有履行能力,但却虚构事实或制造借口,故意不履行合同。以达到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构成合同欺诈。如果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工作失误而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按合同纠纷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没有区别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的内容,请关注官方网站,在线咨询我们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延伸阅读:
法院强制措施是否影响征信
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有哪些
特邀律师:
刘长华律师

本人先后在政法及政府法制及政府督查等部门工作近三十年,一直涉缘法律工作。92年考取律师资格,93年从事兼职律师至2007年,中途因公务员身份歇业。2015年恢复执业。

  • 用人单位不履行告知义务可能会被认定为欺诈

    用人单位不履行告知义务可能会被认定为欺诈

    2022-01-0412人看过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工告知制度,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告知义务导致劳动者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构成欺诈。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宋*友介绍说,《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工告知制度,明确要求...

  •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2022-01-0412人看过

    小编一、虚假公司借壳买卖 刘某从事电子元件销售生意。2010年4月,他介绍做手机生意的廖某某给其朋友沈某某认识,廖某某将部分手机组装业务给沈某某的工厂做,所有原料由

  •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2022-01-0412人看过

    外来务工人员李*妹(化名),去年9月买了一份假高中毕业证,应聘到某商场熟食柜台当售货员,并签订了一年劳动合同。不久前,商场称其文凭系伪造,要求与她解除合同,但她以自己怀孕为由拒绝解约。北京丰台区司法局...

  • 代理词之史x峰合同诈骗案

    代理词之史x峰合同诈骗案

    2022-01-0412人看过

    小编辩护词 (2009)深中法刑二终字第699号史*峰上诉案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广东昂扬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上诉人史*峰及其亲属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其二审辩护人,

  • 公司副总简历造假 月薪6万劳动合同无效

    公司副总简历造假 月薪6万劳动合同无效

    2022-01-0412人看过

    小编一些求职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简历上大做文章,岂不知这样将会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从而使自己的权利无法保障。近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北京某制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