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戴昊 律师|时间:2021-12-01|189人看过
一般我们在订立合同的时候,都会对于争议解决方式作出约定,即发生争议时,是选择诉讼,还是选择仲裁。
1、从审级来看
我国民事诉讼的诉讼程序是二审终审制,就是一审判决生效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提起上诉,进入到二审审理。
而仲裁是一裁终局,就是只有一次审理,审理后仲裁庭作出裁决书,案件即告终结,不存在第二次审理的程序。
2、从保密性来看
诉讼案件在判决生效后,除了几种法律规定不公布的情形,法院的裁判文书都要在互联网进行公布,而仲裁是具有私密性的,裁决书只送达给当事人,是不对当事人以外的人公布的。
3、从地域来看
如果选择诉讼,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而仲裁则不受地域限制,当事人可以任意选择仲裁机构。
4、从收费来看
每个仲裁机构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法不同,当事人可以在仲裁机构官网和法院官网做一下费用速算,做个比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合同解除、撤销,诉讼是按照合同额收费,而不是按照争议标的额收费;仲裁一般也是按照合同额收费,具体可以参考仲裁机构的收费办法。
基于以上几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就可以考虑合同类型、争议解决所需时间、交易性质等因素综合考量。
比如借款合同,出借人一方就可以考虑选择仲裁,因为一般在借款合同中,出借人提供借款后,义务就履行完了,其他的比如返还本金、利息等基本是借款人一方义务。
这种案件出借人胜诉率是比较高的,关注点就不必放在胜诉率这方面,而应放在避免对方通过司法程序拖延时间,从而尽快拿到生效法律文书。
再举个例子,有些商事交易,比如投资类合同、商业合作合同,会涉及到一些商业信息,或者一方当事人不希望因为裁判文书所披露的一些负面信息影响今后吸引投资或合作,就可以考虑商事仲裁。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