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35家企业IPO申请被否,审问频繁严防“带病闯关”

来源:邵阳网整理 2025/3/29 11:09:43 8 人看过

2017年以来,共有275家企业IPO申请过会,其中有35家企业的IPO申请被否,取消(或暂缓)审核企业12家,首发审核通过率为82.9%,大幅低于2016年全年的91.48%。

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8家企业终止审查,其中仅6月份就有8家企业离开排队通道,针对近期被否企业较多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企业自身是否符合新股发行要求有关。

审核、问询频繁被否原因不一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审委对于过会企业关注涉及财务、经营范围、以及持续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具体包括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是否异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以及申请文件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性存疑等。

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对医药、食品类企业首发申请尤为关注。

对医药类企业而言,商业贿赂问题被发审委频繁问及,食品企业则反复被问及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以IPO申请被否的医药类企业为例,今年以来有3家公司被问及商业贿赂问题,分别是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而在已经过会的多家医药类企业中,商业贿赂问题同样被反复问及。

发行人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也是关注焦点之一。

打击IPO造假严防“带病闯关”

对IPO造假,证监会的态度非常明确——零容忍。对于上市公司在发行过程中粉饰业绩的情况,监管层屡次表态,一经发现,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严肃处理。

对企业而言,在IPO中千万别存在欺诈的想法,因为即使能够成功上市,一旦被查出欺诈问题,很可能是“新账老账一起算”。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6日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严格实施IPO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通过反馈、检查、初审、发审等审核流程和审核机制的有机配合,有效遏制问题苗头和“带病申报”情形,净化审核环境,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严厉打击利润操纵、欺诈发行、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以从严监管促进优质企业上市,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监管层重质量IPO申报趋谨慎

6月17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在“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发言也表示,新股发行常态化以来,企业上市周期已经大幅缩短、上市预期比较明确,证监会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审核工作,提高审核效率,积极支持科技实力突出、创新能力强、业绩增长快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同时,IPO发审监管将更严格。

今年上市公司一季报的披露之际,新上市企业的业绩“变脸”问题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一季度,新上市的182家公司业绩总体好于所有A股公司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市场对IPO态度整体趋于谨慎,包括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对IPO增强了谨慎意识。对此,上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举了一个例子:根据往年的情况,一般4月份是IPO集中申报的高峰期,但是,今年并没有出现这一现象。


标签: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延伸阅读:
我国的拆迁安置房有房屋产权证吗?能够进行买卖吗?
从某涉嫌非法经营罪一案... 【详情】
公安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2018修订)
特邀律师:
邓琼泉律师

邓琼泉律师,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律本科,在职(函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邓琼泉律师是邵阳市的品牌律师。 作为品牌律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作为品牌律师,做事先做人,应以诚信为本。二,作为品牌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