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金适用条件、取保候审金额如何确定
来源:邵阳网整理
2024/7/21 1:13:16
11 人看过
1.适用取保候审保证金条件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只有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有资格取保候审,并且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可能单独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处罚的;2。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1.适用取保候审保证金条件
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只有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有资格取保候审,并且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可能单独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附加处罚的;
2。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
2。取保候审金额如何确定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取保候审。实践中,各类案件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很难实现统一的保证金数额。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把握保证金数额时,应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合理规定,结合我国司法界近年来在这方面探索和尝试的成功实践,在不违背“现实安全”和“可能惩罚性”立法意图的情况下,根据风险的大小,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1。重罪高于轻罪的原则
从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重罪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明显大于轻罪。相应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受到更重的处罚。如此一来,司法机关在决定对重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时可能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保释金额应明显高于轻罪的保释金额。例如:虽属侵犯财产罪,但因抢劫罪侵犯双重客体,决定对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时交纳保证金,数额应高于属于一般盗窃案。
2。高收入者高于低收入者的原则
公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反映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富裕程度。为了实现保证金制度的立法平等与司法公正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不同贫富程度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时确定平等的保证金指标极为重要。必要的。对此,我愚见,凡是决定对固定收入的人适用保证金时,无论收入多少,金额和幅度都应根据6个月内实际收入总额的上限和以1个月实际收入总额为下限。 。对于没有劳动收入的人,可以采用“民保”方式取得取保候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时,自然会根据其有无收入情况采用这一原则。
3。健康人高于弱人的原则
《刑诉法》规定,“对于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妇女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办法……”。该规定潜在地表明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能妨碍刑事诉讼的程度。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身体健康的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履行新《刑诉法》规定的担保义务的责任可能比患有重病的人更大,怀孕或哺乳。因此,收取的惩罚性保证金数额也相应较高。
标签: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