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合同的诈骗类型

来源:邵阳网整理 2022/1/4 0:00:00 43 人看过
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合同欺诈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合同履约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50%,在没有履行的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合同诈骗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此类案件增多,导致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污染了社会风气。合同诈骗有以下表现形式。下面由小编对大家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哪些是合同的诈骗类型?

中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修正案七第四条 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

二、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于行骗手段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他们便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而且,为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

三、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是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社会效果好,也为老百姓所熟知,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此时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项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的,若对方违约,通过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这也使得受骗者心里如吃了定心丸一样,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被行骗者多次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尚且犹豫不决时,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办法,受骗者都会信以为真从而受骗上当的。

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均为伪造,并非常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假借他人资产以显示其实力,投其所好甚至对受害单位方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骗取其信任。

五、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足以乱真,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易被察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诈骗类型的具体内容。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进行法律咨询。

标签: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延伸阅读:
我国的拆迁安置房有房屋产权证吗?能够进行买卖吗?
从某涉嫌非法经营罪一案... 【详情】
公安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2018修订)
特邀律师:
邓琼泉律师

邓琼泉律师,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律本科,在职(函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邓琼泉律师是邵阳市的品牌律师。 作为品牌律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作为品牌律师,做事先做人,应以诚信为本。二,作为品牌律...

  • 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情况怎么办

    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情况怎么办

    2022-01-0445人看过

    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往往出于各自目的会隐瞒相关的信息,而欺骗对方而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劳动合同的效力是存在瑕疵的。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法律知识,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 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认定与处理

    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认定与处理

    2022-01-0451人看过

    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认定与处理是怎样的?下面,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 签订严谨劳动合同 避免员工欺诈风险

    签订严谨劳动合同 避免员工欺诈风险

    2022-01-0434人看过

    员工入职时隐瞒已经怀孕,刚刚开始工作就要求休产假,依据法律规定单位还不能将其辞退;不满16周岁制作假身份证,致使单位因使用童工受到数万元的罚款;隐瞒真实学历,虚构工作经历,结果不但骗取单位优厚待遇,还影响单位业务开展,造成重大损失。令人更加

  • 警惕劳动合同欺诈

    警惕劳动合同欺诈

    2022-01-0448人看过

    小编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和企事业法人的领导者法律观念日益增强,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令人忧虑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

  •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2022-01-0439人看过

    小编一、虚假公司借壳买卖 刘某从事电子元件销售生意。2010年4月,他介绍做手机生意的廖某某给其朋友沈某某认识,廖某某将部分手机组装业务给沈某某的工厂做,所有原料由